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蘇東坡與赤壁賦及賦的流變

1. 22歲,中進士
蘇洵:「莫道登科難,小兒如拾芥;莫道登科易,老夫如登天。」
2. 26歲,任鳳翔簽判,作《和子由澠池懷舊》
《和子由澠池懷舊》:「人生到處知何似?應似飛鴻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那復計東西。
老僧已死成新塔,壞壁無由見舊題。往日崎嶇君知否?路長人困蹇驢嘶。」
3. 36歲,出任杭州通判,作《飲湖上初晴後雨》
《飲湖上初晴後雨》:「水光瀲艷晴方好﹐山色空濛雨亦奇。欲把西湖比西子﹐淡妝濃抹總相宜。」
4. 38歲,請調密州,作《水調歌頭》、《超然台記》、《江城子》
《江城子》:「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千里孤墳,無處話淒涼。縱使相逢應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  夜來幽夢忽還鄉,小軒窗,正梳妝。相顧無言,惟有淚千行。料得年年腸斷處,明月夜,短松岡。」
5. 44歲,烏台詩案,經歷一百多天的牢獄之災後,被貶黃州,闢荒地東坡築一草堂,名曰「東坡雪堂」,從此自稱「東坡居士」。此時期作品產量最豐,有《記承天寺夜遊》、《前、後赤壁賦》、《念奴嬌赤壁懷古》、《定風波》、《洗兒詩》
《定風波》:「莫聽穿林打葉聲。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。誰怕。一蓑煙雨任平生。 料峭春風吹酒醒。微冷。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。歸去。也無風雨也無晴。」
《洗兒詩》:「人皆養子望聰明,我被聰明誤一生。惟愿孩兒愚且魯,無災無難到公卿。」
6. 59歲,貶英州,未至又受命流放惠州
7. 61歲,以莫須有罪名貶儋州(天涯海角)
自題《東坡畫像》詩:「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繫之舟;問汝平生功業,黃州惠州儋州。」
8. 66歲,逝於常州



從赤壁賦談賦的流變:



時代
類別
異稱
特色
代表作家作品
戰國
短賦
荀卿賦
荀賦
1.篇章短小。
2.用以說理。
荀子賦篇
兩漢
古賦
大賦
漢賦
辭賦
漢大賦
1.篇幅長。
2.詞藻華麗,筆勢誇張。
3.好堆砌冷僻文字。
4.少押韻,少用典。
賈誼、枚乘(ㄕㄥˋ)、司馬相如、揚雄、班固、張衡、王褒
魏晉 & 六朝
駢賦
俳賦
小賦
六朝賦
1.篇幅縮小。
2.抒情多於鋪陳。
3.全用駢偶。
4.多押韻,多用典。
曹植、王粲、陸機、左思、鮑照、江淹、庾信
唐宋
律賦
 
1.科舉考試用。
2.較駢賦更講究對仗、押韻。
3.無文學價值
 
文賦
散賦
散文賦
1.因應古文運動而產生。
2.散文化。
歐陽秋聲賦、蘇軾前後赤壁賦
明清
股賦
 
雜糅律賦、散賦,並加入八股文句法。





※賦的發展
1. 釋名:介於(         )之間的文體。
文心雕龍:「賦者,賦也;鋪采摛文,體物寫志」
2. 賦的發展:導源於(            ),興起於(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),大盛於(            )。
3. 賦的流變
1)先秦:(     )賦
*特色:篇章短小,如荀子的五賦
2)兩漢:(     )賦、(     )賦
*特色:四言為主,以問答為骨架,好排比、詞藻,漢賦四大家:(        )、(         )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)、(         )。
3)魏晉南北朝:(      )賦、(      )賦
*特色:以四六言為主,句式整齊,詞藻華美,好用典,多對偶重聲律
4)唐:(     )賦
*特色:由騈賦發展而成,文章短小,通篇俳偶,是考試詩賦的制度
5)晚唐、宋:(     )賦、(      )賦
*特色:受(        )運動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文體,騈散兼用,押韻也較自由,名篇如《秋聲賦》、《前、後赤壁賦》等
6)明清:(     )賦
*特色:受八股文的型式影響發展而來的
※陸機文賦屬於(      )賦
※杜牧阿房宮賦屬於(       )賦
※賦聖:(       

轉貼 張瓈方老師---勤練基本功,工夫不會鬆―――如何學習高中國文

勤練基本功,工夫不會鬆―――如何學習高中國文(二)
張瓈方 老師
 
如何學好國文,是很多同學心中的疑問,請記住一句話:「勤練基本功,工夫不會鬆」,每一個科目都有基本功要練,都有該科的學習要領,國文也是如此。以下,我們就來談談國文的基本功。

一、心態調整
    心態調整是練功第一步。許多人一開始總以為:「國文,每個字我都認得,有什麼難!考前隨便翻翻就可以了!」正是這種「每個字我都認得」、「考前隨便翻翻」的心態,才使你離國文越來越遠。因此,調整心態是首要之務,不只是國文,對於其他學科,也都要有「尊重知識」的態度,唯有如此,你才有機會走進學問的殿堂。
     
二、課本是基礎
  隨著大學入學方式多元、教科書版本開放,給了補習班鼓吹「光唸課本絕對不夠」的機會,受這種觀念影響,許多同學不把課本當一回事,猛讀許多比課外還課外的資料,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。不要忘了,萬丈高樓平地起,若無課本的基礎,課外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!
()理解字義詞義句義
  每一篇課文都是範文,都有該文的學習重點,這是在讀書時要注意的。而一篇文章中生難字詞的解釋,是了解這篇文章的基本要素,因此,不要以「學測、指考又不會考解釋」來逃避背解釋,要知道你多記一個解釋就比別人多一分閱讀能力。
  其次,字詞了解後,要更進一步理解句義,自己可嘗試翻譯一遍,目前,各版本均附有白話譯本,同學不妨自行翻譯後再加以參照,即可明白自己了解多少。
()為什麼要默書
  每次月考,國文一定有默寫,許多同學總是哀號連連,問為什麼要默書?其實,默書是強迫同學要記下經典。好文章應該要全篇背誦,例如:諸葛亮〈出師表〉、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、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、蘇軾〈赤壁賦〉等,從現實角度看,你會對這些文章嫻熟,於考試是大利,寫作時能徵引文句,更可證三年未白讀;長遠來說,你遇到的困難挫折,和蘇軾遇到的困難挫折也許形式不同,但本質都是不如意,因此當你我不如意時,有了這些經過時間淬礪的文章相伴,是不會孤單徬徨的。
()統整與歸納
  讀過的文章累積夠多了,就得做統整歸納。例如:我們讀了許多登亭登樓登山的作品,不難歸納出「登高三部曲――登高望遠感懷」,更進一步,你可以發現有些文章三部俱全,像柳宗元〈始得西山宴遊記〉;或是只有「望遠感懷」,如崔灝〈黃鶴樓〉;或是只有「感懷」,如陳子昂〈登幽州臺歌〉,明白之後,將來再念到同屬登臨之類的文章也能綱舉目張,條理清楚了!
  
三、課外多閱讀
  除了課本的基礎外,我們也要多閱讀。語感是在大量閱讀之後,才逐漸培養出來的,因此,善用你手中的《古文觀止》、《唐詩三百首》、《宋詞三百首》,平日即可隨手翻閱,讀到好句子不妨抄錄背誦,這同時也是在累積你的學問深度。
    其次,閱讀古典小說也是必要的。每一冊總有一課古典小說選,同學可以要求自己在學期內讀選文的那本小說,例如課文選了〈林沖夜奔〉,那就找《水滸傳》來看;選了〈劉老老進大觀園〉,就找《紅樓夢》來看,如此一來,你更能明白整本小說的內容,六個學期累積下來,實力將大大進步!
同理,現代文學部分也可如法炮製,課本選了鄭愁予,就找《鄭愁予詩集》來看;選了楊牧,就找楊牧作品來讀,日積月累,不愁學問不飽!

說了這麼多,你更要明白一件事:讀書是為自己負責,不要光想依賴老師,老師能給你的只是一把鑰匙,接下來你要先問問自己:我課前預習過了嗎?我上課專心聽講嗎?我課後複習了嗎?如果你都沒做到,那麼請你先從這裡要求自己。

 
一年級國文科教學計畫
撰寫教師
宋文惠、陳丁賢、杜淑卿、許績顯

任教班級
401402403404

教科書版本
國文第一冊<三民版>全冊

教學目標
1.加強中文文法、修辭、語詞解析及運用的能力。
2.提升學生對白話文各類文體(詩、散文、小說等)欣賞及運用的能力,並了解新文學的發展概況。
3.提升文言文鑑賞的能力,從而肯定中國傳統文化,以培養豐美的人文素養。
4.加強應用文的學習,擁有撰寫自傳、研究報告的能力。
5.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、文章,以培養閱讀習慣。

評量方式與成績計算
1.包括一般紙筆測驗及口頭報告。
2.口頭報告包括課堂上的提問、查考資料的口頭報告。
3.必修課程:平時成績(含多元成績、紙筆測驗及口頭報告)占30% 、第一次段考20%、第二次段考20%、期末考占30%

輔助教材或參考書目
自編教材及並配合閱讀題組、論孟選讀及課外文章,資料之補充,進行全方位國文能力總整理。

對學生的期望
1.從基礎做起,按部就班的學習國文相關知識、常識,養成學習國文的正確觀念,上課專心聽講,課後能自我複習預習的習慣。
2.面對繁重的課業,須輔以有效的讀書方法,才能事半功倍。
3.學習不只著重升學,更應激發求知的熱忱,多閱讀課外書籍,以增進人文素養。


教學進度

週次
課程單元/主題
作業方式
重要議題融入(請勾選)
重要議題融入方式
或自行設計本位課程活動

1
世說新語

□生涯規劃 □生命教育 ■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 ■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品德教育-在未來想像的藍圖中,如何協助自己也幫助他人一起完成生命的實踐

2
世說新語
習作
□生涯規劃 □生命教育 ■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 ■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3
范進中舉
口頭報告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■家庭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家庭教育-
透過文章內容讓學生思考家庭成員該如何彼此互相支持


     4
范進中舉
習作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■家庭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5
師說
口頭測驗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■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6
師說
習作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7
第一次期中考

□生涯規劃 □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■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8
醉翁亭記
作文
□生涯規劃 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 ■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生命教育-
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困境的時候,該如何自處


9
醉翁亭記
習作
□生涯規劃 ■生命教育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 ■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10
左忠毅公軼事
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■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11
左忠毅公軼事
作文、習作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■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面對人生的抉擇


12
長干行
口頭問答
□生涯規劃□生命教育 ■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■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13
長干行、髻
習作
□生涯規劃□生命教育 ■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■家庭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兩性教育-
學習如何跟另一半相處的方式


14
第二次期中考

□生涯規劃□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15
孔乙己

■生涯規劃 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生命教育-
透過閱讀討論存在的意義

16
孔乙己
習作
■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17
桃花源記
口頭報告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■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18
孔門弟子言志
口頭抽問
□生涯規劃■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■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



19
項脊軒志
作文
■生涯規劃 □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■家庭教育 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
生涯規劃-透過課文引導學生思考,規劃自己的未來!



20
期末考

□生涯規劃□生命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
□法治教育 □人權教育 □海洋教育
□環境教育 □永續經營 □多元文化    
□家庭教育□品德教育 □健康促進計畫
□消保教育 □母語教學 □資訊素養與倫理